近日,我院退休老教師王旭章先生曆時三年纂寫的《釣渚文化研究》全部完成。
《釣渚文化研究》是一本文獻性、史料性兼具學術性的文化專著。它的内容是對一個偏僻跨境鄉村,曆史變遷人和事的記載和研究。時間跨度上追溯二千五百年前的古吳國,下到清晚期鹹豐。主要故事是明末清初和康乾嘉時代。涉及蘇州範氏宗支,洞庭席氏宗支、華亭衛氏宗支等名門望族,宋元明清在此的聚居開發。除了沒有名分的諸多“小人物”,亦有與顧炎武、徐乾學有聯系的清代實學派鼎甲人物,“天下第一奇書”作者顧祖禹,名士、學者、碑刻家錢泳,虞山詩派晚期傳承代表單學傅等,所述曆史人物四十餘人。
挖掘一個鄉村的文化資源彙書成卷,并不比編寫《通史》《叢書》《全書》《府縣史志》容易。這類大部巨著書,有大量名人名著,現成史料也浩如煙海。但鄉村數千年變遷留存的文化史料,破碎淩亂,無據可考,無案可查。要把它們組合拼接成書,需要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王旭章老師今年已經八十五高壽,退休之後,筆耕不辍,先後纂寫的論述沈浜近代教育家王朝陽的《奮鬥一生,獻身教育》、《沈浜古村落與山塘王氏》兩文,這是他熱愛故土赤子之心的第一次噴發;他的《衛氏義莊的曆史文化價值》、《衛氏義莊的布展設計》完成及衛氏義莊布展成功則是他熱愛故土赤子之心的第二次噴發;而《釣渚文化研究》更是他熱愛故土赤子之心的大噴發!王旭章老師在構思寫作《釣渚文化研究》的三年時間裡,頂暑冒寒,兀兀窮年,爬羅剔抉,提要鈎玄,沉浸在文史的書海裡,工作中涉及曆史學、古漢語文學、曆史地理、書法、碑刻、訓诂、考古等多個學科門類,現學現用,樂不知返。他在在浩如煙海的圖籍尤其如一彈丸之地的釣渚這樣的鄉村破碎淩亂的文化資源中,抓住本質主流,确立鮮明的主題,從而找到所需的線索和有用的文獻史料,經過三年不懈的努力,克服因用腦過度而患的腦梗後遺,終于從書海中提煉熔鑄為四編二十六章、加附件近二十萬字的《釣渚文化研究》,其付出的精力、心血無可估量!
老骥伏枥筆不辍,紅霞滿天笑桑榆,這是王旭章老師耄耋人生的真實寫照,并為利记SBOBET官网APP年輕老師樹立了良好榜樣。